HONG KONG DENIM FESTIVAL 2019
首屆香港牛仔節 三週精彩文化活動
共同探索牛仔時裝的設計及發展
由職業訓練局轄下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所舉辦的首屆香港牛仔節,是本地一個嶄新以牛仔時裝及本地文化作主題的設計及文化推廣活動,旨在提昇社會大眾對牛仔文化的認識以及對牛仔時裝的喜愛。由創意香港贊助,首屆香港牛仔節於2019年1月11 - 27日舉行,共分三個部份,歷時三個週末。
第一部份 - King of Fashion : Denim 牛仔服裝展
日期:2019年1月11-20日
地點:中環元創方PMQ 2樓QUBE
展區一:Stories of Denim Brands 品牌故事
場內首個展區以多個海外及本地的經典牛仔服飾品牌為主題,包括45r、Bauhaus、Chevignon、KOYO、Levi’s、Luddite 1881、 Scotch & Soda及York,細說它們的牛仔故事,並展出各自的珍品及熱賣品,讓公眾了解到牛仔潮流的演變。例如創立已有165年的Levi’s,展出了四條珍藏的牛仔褲,分別有藝術家Doug Hansen的刺繡501®牛仔褲 – 他在70年代以低價在二手市場買入一條普通的Levi’s 501®牛仔褲,後來不斷加上刺繡及布章裝飾,成為了極具Doug個人特色的牛仔褲;蘋果教主Steve Jobs的簡約501®牛仔褲 –「極簡主義」的他在80年代蘋果發佈會亮相時身穿的Levi’s 501®牛仔褲;礦工Homer Campbell的堅韌501®牛仔褲 – 這名礦工自己縫紉了一些牛仔布料在他的501®牛仔褲上,多年後那些牛仔布料因工作關係而變得破爛不堪,但內裡的Levi’s 501®牛仔褲仍然堅韌無損;還有古董級的 「牛王」 Nevada jeans – 在1998年有一條Levi’s牛仔褲被一位美國人於Nevada的煤礦掘出,這條出產於1880年的古老牛仔褲其後於2001年的一次拍賣會中,由Levi’s以46,532美元拍到,是現存Levi’s牛仔褲中的一件珍貴古董。
另一經典本土品牌YORK日新牛仔褲在90年代叱吒一時,展覽中除了展出品牌最暢銷的款式 - YORK 654石磨處理洗水牛仔褲,亦公開了一些陳年剪報,讓公眾感受到當年YORK炙手可熱的程度。還有來自香港的KOYO,喜好以繡花、珠片和金屬元素等點綴牛仔褲,展出了歌手周杰倫在演唱會中曾穿著的同款珠片牛仔裝。
展區二:Journey of Denim Manufacturing牛仔服裝製造與生產
第二個展區以「製造業」為主題,主要介紹香港的牛仔服飾製造業由60年代至今的歷史及技術變化,亦由多間牛仔布業及服飾製造商帶領探討在現今社會中如何發展環保牛仔服飾。
展區三:Future Talents 設計新勢力
第三個展區主要介紹10位新世代設計師的牛仔時裝作品,他們各有風格,為展覽帶來前衛的設計概念。當中包括林春菊(Janko Lam)以「再生時尚」理念創作的牛仔旗袍、林偉強(Sonic Lam)為Start From Zero工作室團隊設計的工人褲,製作了既能配合日常工作需要,又貼合潮流的工作服,為「制服」帶來新定義。
展區四: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時裝資料館珍藏展覽
“More than Ounces: The Diversity of Denim Fashion 牛仔布的多元化創作”
500多年前,以棉花織造而成的牛仔布已面世,不過,真正以牛仔服飾面世的,要直到1847年,由美國的Levi Strauss先生及裁縫師Jacob W. Davis先生創造出來。初期牛仔布因供應給礦工工人穿著,耐用實用為主,牛仔布予人硬朗豪邁的感覺由此誕生,美感及設計元素欠奉。但當這種特別的布料落到不同的時裝設計師手上,它賦予了無限的多元可塑性。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時裝資料館是一個嶄新的教學時裝資源中心,迄今從世界各地收藏了超過一千五百件時裝物件,包括富有歷史價值的、不同民族的、以及當代國際時裝品牌的設計師作品,涵蓋由不同時期的潮流時裝到舞台服飾,鞋覆手袋及時裝配飾等等。收藏之時裝資源全以教學、學習及研究為目標。由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時裝資料館借出的十件牛仔布服飾,來自不同時代不同設計師的手筆,包羅了奢華手工、展現女性嫵媚一面的牛仔服飾;也有乘中國風興起的作品和運用了拆解重組的概念來設計的牛仔服飾。
牛仔布,就是這種多元化又可塑性十分高的布料,在時裝界上一直發光發熱。
展區五:Living with Denim 藝術與生活
第五個展區與多位著名海外及本地設計師及藝術家合作,展出其以牛仔為設計元素的藝術品、掛飾、畫作等,徹底表現如何將牛仔融入生活當中。參與是次活動的著名海外設計師包括擅長以牛仔布製作裝置藝術的土耳其設計師Deniz Sagdic,展出了體積一米八乘以一米八的藝術品;來自美國的插畫師Felipe Merida,喜愛以簡約牛仔插畫揭示在美國的生活的拉丁美洲人境況;還有來自東京的Yumiko Fukuyama,她是一位日本傳統工藝BORO的職人,熱衷以拼布造出牛仔時裝及有趣擺設產品等等。
第二部份 - Denim Bazaar牛仔市集嘉年華
日期:2019年1月12-13日、19-20日
地點:中環元創方PMQ地下Courtyard & Marketplace
嘉年華設了九大區域,包括「藝術與生活Art & Lifestyle」 – 出售不同牛仔家品或生活用品;「牛仔珍藏交流Collectors」 - 邀得本地牛仔珍藏家到場互相交流,展出他們來自世界各地的牛仔收藏品,包括日式襤褸及名牌古著等;「印刷體驗坊Printing Experience」 - 讓公眾可以體驗傳統及現代印刷投術,在T恤上發揮創意;「牛仔時裝節概念店Denim Festival Select Shop」 - 出售HKDI校友的牛仔系列,以及本土手作品牌Denssiemap與救世軍長康社區展能暨宿舍服務合作設計的作品;「品牌Brand」 -得到不同品牌支持如Aveda 提供髮型設計及Scotch & Soda 牛仔工作坊等。當中「海外設計與藝術Overseas Designers & Artists」一區邀得來自土耳其的Deniz Sağdıç、美國的Felipe Merida、台灣的Mia Cheung、日本的Yumiko Fukayama等知名知名設計師及藝術家參與;「再造與古著Remake & Vintage」區售賣及展出了著名古著店的收藏之外,亦售有一眾設計師及單位運用解構及再造概念設計的產品。與此同時,「本地設計勢力Local Fashion Force」一區亦邀得多位本地設計師參與,包括過去十年一直熱衷於街頭藝術、為工人設計耐穿牛仔服裝的Start From Zero成員Sonic Lam。現場更設有「咖啡及啤酒Coffee & Beer」區,讓大家一邊享受小食及飲品,一邊投入牛仔世界。
公眾於官網 (http://www.hkdenimfestival.com) 登記參加了講座、工作坊及導賞團,當中包括靛藍染色布袋製作、日本傳統天然藍染「嵐絞」體驗、牛仔金箔粘貼製作、牛仔衣物修補等等。工作坊項目中,特別邀請了來自台灣的設計師,熱愛以舊布料重新製作全新牛仔服飾Mia Cheung,她示範了如何以舊牛仔褲改造成銀包。
第三部份 - Sham Shui Po Downtown Denim深水埗街頭牛仔節
日期:2019年1月26-27日(工作坊+展覽);2019年1月27日(週末市集+快閃時裝展示)
地點:深水埗基隆街及汝州街
首屆香港牛仔節於最後一個週末 (2019年1月26 - 27日) 移師到深水埗基隆街及汝洲街舉行。多間本地布業公司變身成展覽場地,展示不同元素的牛仔作品及富有香港特色的陳列設計。更向公眾開設導賞團,深入了解布業的文化及運作。 市民亦透過參與區內基隆街數間商鋪開設的工作坊,學習舊衣升級改造及編織家居擺設的方法。
至於整個牛仔節的最後一天 (1月27日),市集嘉年華移師到基隆街上舉行。在街頭展示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同學的牛仔街頭造型服飾並上演一場與別不同的快閃時裝表演,模特兒以基隆街作展台,走訪多間特色商舖 – 當中包括在港經營超過70年、座落3層高唐樓的「聯昌皮號」,以富本土特色環境為背景,拍攝了一輯時尚照片和影片。與此同時,牛仔節流動車變身成後台,令公眾可進一步感受牛仔潮流及造型文化﹗